四川是清潔能源生產大省和消費大省,更是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和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具備發展能源電子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9月11日,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的活動之一,“產業創新升級——能源電子全產業鏈協同和融合”能源電子產業論壇舉行。
“生物質能將是中國乃至世界實現碳中和的主要途徑。”論壇上,俄羅斯工程院院士周建斌對生物質固碳氣化多聯產技術最新發展趨勢作出闡述。在“雙碳”戰略中,他指出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勢在必行。
農林生物質主要是指農林業生產過程中的秸稈、稻殼、農林加工下腳料、林業三剩物等。中國有約18億畝耕地(10億噸秸稈)、35億畝林地、40億畝草地。在周建斌眼里,農林生物質資源來源廣泛、可再生、零污染、儲量大,經正確處理和使用后可轉換成固體、液體和氣體燃料等物質,可在能源、材料和減排領域發揮巨大作用。
“農林生物質是可再生清潔能源中唯一可再生含碳、穩定的能源,唯一的化學態能、唯一可全面取代化石能源,是最具有產業化前景的。”周建斌分享,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不僅可獲得環境效益,助力國家早日實現雙碳目標,符合綠色產業和綠色加工標準,其生產的生物質可燃氣可替代煤炭供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周建斌介紹,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產生的生物質炭具有極高經濟價值,可應用于多個領域,包括航天航空、化工環保、工業農業等,他希望在這方面的研究能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文章來源:封面新聞